6月20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,邀请5名新时期产业工人代表围绕“做新时期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”主题,分享各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、孜孜以求、不断创新的历程,为打造“大国重器”作出的独特贡献,深入诠释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。全国“最美职工”、国网浙江电力员工黄金娟参加见面会并接受媒体采访。

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工人日报、中国日报、央广网、中工网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,澳门日报等港澳台新闻媒体近5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。
立足岗位创新,推动技术标准走向世界
黄金娟在自我介绍时表示,自己从事电能表鉴定工作,为每一块电表的计量准确可靠把关,为每一位客户的计费公平公正做保障。以前电能表的检定普遍采用传统人工作业,2007年以来,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,实现了计量检定由人工向智能自动化的跨越式发展,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,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她觉得,创新不全是高大上的事情,创新的平台就是自己的岗位,就是解决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。技术工人不仅在技术上要创新,还需要在标准化建设中创新。“目前我正带领团队积极申请电能表智能化质量检定技术的国际标准,希望将我们自主研发的成果确立为世界通用的技术标准,为中国创造做贡献。”
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采访时,黄金娟说,自己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,见证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,现在我们产业工人越来越受到重视,岗位创新条件也越来越好,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产业工人的关怀与培养。自己作为一线工人,能够走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,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重视。“2018年1月8日,我走进人民大会堂,和众多的院士、专家一起参加全国科技进步奖励大会,接过奖牌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,内心抑制不住地激动,我为自己是一名产业工人感到无比的高兴。”
奋斗过程中,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
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采访时,黄金娟表示,作为女性工人要努力找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点,并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悟:第一,作为女性工人,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区别的对待,我们只能全力以赴。第二,问题和困难不可怕,只要方向是对的,问题和困难越多,说明这个事情干成的意义越大。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,我就这样勉励自己。第三,一旦认定了方向,一定要坚持到底,不要轻易退缩,做到没有遗憾。在整个奋斗过程中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没有遗憾。
创新的道路上,信心比金子更重要
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,黄金娟说,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,对自己影响最大是从上海港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科技精英,“改革先锋”“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”包起帆同志。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,特别是他坚定执着的创新攻坚精神,他曾说过“在创新的道路上,信心比金子更重要”。虽然他没有高学历,但是凭借刻苦努力,带领团队六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,真的是很了不起。他的行为激励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媒体对黄金娟等一线工人给予高度评价。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《新时代呼唤“大国工匠”》,指出“新时期产业工人们,掌握着专业技术技能,传承劳模精神,成就中国速度中国精度,矢志创新探索,成长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,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,为打造‘大国重器’作出了独特的贡献。”中央电视台播发《新闻联播》报道,盛赞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、不断创新,以自己的一技之长,诠释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,唱响了新时代劳动者之歌。”新华社刊发通讯《争做新时代的“大国工匠”》,评价“新时代,有这样一批产业工人,坚守岗位练技能,扎根基层做建设,投身一线讲奉献,诠释着新时代‘大国工匠’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。”